中新网12月2日电 (记者 陈悦)广东进出口商会主办的2023马来西亚跨境电商选品展1日在吉隆坡马来西亚国际贸易与展览中心开幕。
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总会长吴添泉、大湾区—东盟研究中心执行理事长王理宗,马来西亚企业发展与合作社部副部长 Senator Saraswathy Kandasami出席开幕仪式并致辞。
各界嘉宾在参观展会。 主办方供图
开幕式上表演马来西亚著名的二十四节气鼓。 主办方供图
广东进出口商会会长吴少纬介绍,本次展会吸引200多家中马企业参展。展会旨在打造一个中马互动、融通行业上中下游、产销协同的综合性开放型合作平台。同时,展会也充分展现中国产品、中国制造的特殊魅力,精准对接跨境电商、传统渠道贸易商的需求,推动中国品牌出海发展。
展会上,广东进出口商会相关负责人还和多家马来西亚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展会还将举办论坛、研讨会、供需对接会、品牌宣讲会等系列活动。(完)
中新社云南普洱12月2日电 题:云南普洱景迈山返乡大学生:守护“家里的”世界文化遗产
作者 黄兴鸿 刘玥晴
“村民们都不给茶树打药,要一起维护生态环境,把景迈山的自然资源一代代传下去。”12月初,景迈山景迈村傣族村民岩共往告诉中新社记者。
岩共往家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公元10世纪起,布朗族和傣族先民先后迁徙至该山定居,种植茶树,并形成保存较为完整的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2023年9月17日,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
出生于2000年的岩共往,自小喜欢普洱茶,15岁便已熟练掌握加工工艺。他介绍,普洱茶制作过程中,杀青、揉捻非常考验工艺师的水平,火候和力度需掌握得当。在这方面,他说自己算是佼佼者。
岩共往家的茶园面积近100亩,年产干毛茶约2.5吨。过去,父辈管理家中茶叶生意时,主要为茶商提供原料。“但我想进行深加工,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他考入云南工商学院,学习相关知识,空闲时还经常到各地茶叶市场“取经”。
2021年毕业返乡后,岩共往注册了2个商标,开始精心打理自己的品牌。他希望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茶叶,不断丰富产品类型,帮助村民一起卖茶叶,共同增收,守护好景迈山这块“金字招牌”。
如今,村里10多个年轻人和岩共往一样,走出大山、学有所成后,回到老家经营茶叶生意。
12月1日,景迈山景迈村傣族村民岩共往(右二)向客人推荐自家茶叶。中新社记者 黄兴鸿 摄
岩共往注意到,来村中游玩的旅客大多对民族服饰感兴趣,待天气转暖后,他打算穿上傣族传统服饰,期待吸引更多买家。
“茶在森林中、村在茶林中,景迈山长大的人都对家乡茶叶感情很深。”岩共往的布朗族女友明年就大学毕业。“等她回来,我们会开拓直播带货,利用电商平台,扩大销售量。”他说。
12月1日,景迈山芒景村布朗族村民桑达为记者介绍村中茶树。中新社记者 黄兴鸿 摄
景迈山芒景村的布朗族村民桑达今年30岁。大学毕业后,他曾在昆明、深圳上班,因看好景迈山发展前景,2017年选择回家创业。
“感谢长辈们对景迈山的呵护,留下了普洱茶这样宝贵的资源。作为景迈山的子民,我们会继续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桑达坦言,近60亩茶园为他带来了不菲的收入,自家建的民宿也有望在今年底开业。
岩共往和桑达都表示,近年来,随着景迈山茶叶声名远扬,茶农的生活得到改善,当地大学生返乡创业成为“潮流”。他们欢迎更多游客前来,品地道的普洱茶,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