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简称“国家地震预警工程”)2018年5月获批启动实施以来,建设进展和应用成效一直备受关注。
记者近日跟随中国地震局组织的“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进行时”主题采访活动,先后赴地震预警“先行先试”的四川、云南实地调研了解到,川滇地震系统高效利用科技手段助力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推进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建设,两省承担的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子项目均已提前保质保量建成,并在试服务期间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和社会反响。
四川:全国首个实现全省域秒级地震预警
四川地震台副台长苏金蓉研究员介绍说,2018年6月,四川省地震局作为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先行先试”建设单位,经过全力拼搏,于2019年底初步形成地震预警产出和服务能力,逐步拓展服务渠道;2020年基本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进行试运行;2021年6月经过评估,正式开启对外示范服务。
四川地震台副台长苏金蓉研究员接受媒体采访,介绍地震预警技术。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四川率先建成地震预警系统,为全国项目建设作出引领示范。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四川子项目完成建设的五大技术系统,具备秒级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分钟级地震参数速报能力、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能力、千万用户紧急地震信息服务能力和预警技术软硬件测试能力,并贯通了地震预警“观测-处理-产出-发布-服务”的全链条业务流程。
她表示,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四川子项目建设在全国实现多个突破,包括全国率先实现全省域秒级地震预警,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能力;建成由“国家、省、市、县”四级构成的紧急地震信息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广泛的紧急地震信息服务能力;积极拓展发布渠道,形成千万级用户服务能力。
苏金蓉指出,目前,四川省域已部署3450套地震预警终端(含预警广播终端试点),成功产出和发出四川及周边105次4级以上地震预警信息。其中,四川芦山6.1级地震震中距成都111千米,提前17秒向成都发布地震预警;四川马尔康6.0级地震震中距成都279千米,提前61秒向成都发布地震预警;四川泸定6.8级地震震中距成都222千米,提前45秒向成都发出地震预警信息。
四川省地震局自贡地震监测中心站所属的自贡富世地震台,建于社区周边。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四川省地震局自贡地震监测中心站副站长景晟高级工程师透露,其辖区内地震预警观测站平均运行率为99.29%,四川宜宾长宁6级地震、内江资中5.2级地震、雅安芦山6.1级地震,该中心站所辖观测站均触发预警信息。
云南:项目验收实现地震预警社会服务
云南地震台副台长高洋高级工程师对媒体说,国家地震预警工程云南子项目历经设计、勘选、攻关实施和试运行等多个阶段,于2021年5月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其间,2019年7月,云南省政府成立云南地震预警项目建设领导小组;2020年7月,确立云南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21年11月,云南预警项目攻关团队被评为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云南省第一个地震台——昆明地震监测中心站,测震山洞内的地震监测仪器设备。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2023年9月,国家地震预警工程云南子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实现地震预警社会服务,云南地震监测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同时,服务范围得到拓展,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迈上新台阶。
项目建设前,云南全省地震监测能力平均为1.6级,最小监测能力为0.9级。项目建成后,云南全省地震监测能力提升至1.1级,部分观测站密集地区地震监测能力达到0.2级。
高洋指出,国家地震预警工程云南子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台站观测、数据处理、通信网络、信息发布及技术支持保障5大子系统,建设1660个台站,1个省级地震预警中心,16个市级发布平台的省级地震预警系统。
其中,台站观测系统是国家地震预警工程技术系统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目标是整合改造已有观测资源,科学加密台站,构建包括测震、强震和烈度观测的地震预警网,建设规模包括202个基准站、228个基本站、1230个一般站,观测站平均间距约10千米。
此外,云南省还建成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向抗震救灾相关单位、中小学校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并具备电视地震预警服务能力,目前有10000余套地震预警终端,覆盖云南省政府部门、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地市级地震部门、中小学校以及电站、供水、供电、交通运输等生命线行业。同时,云南省打通了电视预警信息服务渠道,目前有800余万户电视预警用户,具备向全省1000万电视用户发布预警信息能力。
云南地震预警中心,云南地震台速报预警部部长、预警项目总工钟玉盛介绍地震预警原理。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在2021年5月云南漾濞6.4级地震、6月双柏5.1级地震、盈江5.0级地震和2023年5月隆阳5.2级地震发生后,云南地震预警系统有效响应,分别于震后7.6秒、6.5秒、7秒、9秒发出预警信息,多所学校、电视预警用户在收到预警信息后采取了有效避险措施,政府部门、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收到预警信息后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取得了一定的减灾实效。
成效:地震预警已在多领域提供应用服务
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建设成效如何?其应用领域和服务对象最有体会。在四川自贡,汇东实验学校是全市首批安装地震预警终端设备的点位之一,在四川荣县4.9级地震、资中5.2级地震、芦山6.1级地震、泸定6.8级地震中,地震预警终端经受住实际地震检验,均发出地震预警信息,学校师生员工据此进行有序疏散。
四川,自贡汇东实验学校公共活动区域安装的地震预警终端,进行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演练。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作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汇东实验学校还利用地震预警终端日常播放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实现常态化开展地震应急避险模拟演练,提升全校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师生自救互救能力,并将其向校外延伸,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初步实现地震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服务到家、辐射带动整个社会的目标。
云南大理巍山二中地理老师项家德说,2020年10月该校安装了1套地震预警终端后,学校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2021年5月收到橙色预警就派上用场,学校迅速采取紧急避险措施。
宁洱县民族团结实验小学今年安装了一套挂壁式地震预警终端和两个喇叭,已开展3次“地震预警终端设备操作使用与运维培训”和2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校长刀晓会认为,这为今后应急处置地震事件打下基础,她建议要充分发挥地震预警终端的减灾实效,包括修订完善地震应急疏散方案、加强应急演练、强化地震预警相关知识科普教育,为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发挥减灾实效打下基础。
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称,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已接入其“两智一图”(智能接处警、智能指挥和全国消防“一张图”)系统大震巨灾模块,截至记者采访时共接收608条预警信息,127条地震速报信息,进一步筑牢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基础,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公司说,地震预警数据在四川电力的成功应用,极大提高电网应急抢修效率,为保障公共安全和电力稳定供应发挥重要作用。
云南昆明,中国铁塔云南分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司参与地震预警工程项目建设情况。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中国移动、中国铁塔的云南分公司,则既承担国企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建设,也作为当地社会成员,从地震预警的应用服务中获益。
本次主题采访活动过程中,川滇两省多位地震专家都特别提醒,地震预警并非地震预报,地震预报目前仍是没有攻克的世界性科技难题,地震预警则是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利用电磁波远超地震波的速度优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向受地震波影响的目标区域发送预警信息,实现最大限度帮助目标区域人群避险减灾的目的。
他们强调,“准确”“及时”是地震预警的关键词,准确要保障预警信息既不能漏发,也不能误发,及时则是预警信息发送要争分夺秒和地震波“赛跑”抢时间。(完)
中新网新疆图木舒克12月2日电 (崔显朝 刘杰 赵成伟 塔依尔·艾力)在“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漫漫黄沙中,绵延276多公里的新疆第四条沙漠公路全线贯通,这条公路自建设之初便坚持生态环保理念,公路不断延伸,环保工作也一路同行。
12月1日,图木舒克市至昆玉市公路全线贯通,标志着新疆第四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进入正式投入使用阶段。
12月1日,图木舒克市至昆玉市公路全线贯通。崔显朝 摄
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重点公路工程项目代建指挥部指挥长梁文彬介绍,公路在第三师段大大小小的沙包就有500多个,其中最高的沙包为18.3米,最低的沙坑16.4米,最高和最低相差30多米。
这条公路2022年年初开工建设,北起图木舒克市,南至昆玉市,全长约276公里,其中植被区约27公里,途经图木舒克市夏可河、叶尔羌河、巴楚县胡杨林国家级森林公园,是继轮台至民丰、阿克苏至阿拉尔至和田、尉犁至且末三条沙漠公路之后,第四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
为了保护沿线脆弱的生态环境,转变对公路环保工作的传统认识,让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公路发展的各个环节,坚持做到环境保护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原则,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真正把“绿水青山”理念贯穿到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形成公路生态环保常态化。
梁文彬说:“这个项目从立项开始,就把生态环保作为首要问题。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森林保护和土地污染相关政策,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采用最新环保化学泥浆,而在桩位定位方面,我们竭尽全力避开胡杨林,多方位进行施工保护。”
12月1日,图木舒克市至昆玉市公路全线贯通,标志着新疆第四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进入正式投入使用阶段。崔显朝 摄
公路跨越叶尔羌河,施工方选择减少路基修筑,修建了横跨胡杨林2.88公里的叶尔羌特大桥。虽然造价增加了,却降低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
梁文彬表示,修高架桥跨越胡杨林比单纯的修路投资要多投资1.3个亿。
图木舒克市至昆玉市公路在第三师段大大小小的沙包就有500多个,其中最高的沙包为18.3米,最低的沙坑16.4米。崔显朝 摄
在固沙方面,公路的路基铺设到哪里,施工方就将治沙含养水分的草方格沙障铺设到哪里。为了不给沿线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工人们在施工结束后,会自觉回收生活垃圾和施工废弃物,不让一点垃圾留在施工现场。
通车后,图木舒克市及昆玉市的距离将缩短至276公里,行车时间将由6小时缩短至近3个小时。崔显朝 摄
通车后,图木舒克市及昆玉市的距离将缩短至276公里,行车时间将由6小时缩短至近3个小时,可有效改善当地群众出行距离长、农产品销售难的状况。同时这条沙漠公路穿越区域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将为未来发展沙漠旅游资源等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推动南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这个项目的建成将为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增添一条新的交通脉络,同时极大地缩短了图昆两地之间的距离,为沿线民众的出行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同时,项目的通车是师市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这条路的通车不仅可以促进两地之间的经济交流,也可以推动沿线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第三师交通运输局建设管理处处长杨科表示。(完)